建築導讀

進行中項目

然燈山‧通法寺

高雄通法寺,開山住持  上善  下嚴法師。前後歷時二十八寒暑,完成現在的叢林建築。然燈山四大志業:弘法、教育、傳戒、施藥。 通法寺由於前棟老舊,於幾年前, 煌智法師觀察到僧團居住課題,日以繼夜親自規劃前棟設計大小細節,寺院大雄寶殿建程匯聚十方信眾虔誠的祝願,祈願前棟寺院的重興,成為眾生心靈歸屬。

普濟禪寺‧開山紀念館

寺院設計與規劃,首重發心,而過程不僅要如實如法,更有其順應的次第。普濟禪寺除了主要寺院群,開山祖師紀念館的闢設亦是充滿善業力的任務。許育鳴建築師承接下這份任務後,與法師們充分溝通,先後提出各式方案。

古蹟/老屋修復及再利用

北投梅庭:建築構造
台北北投梅庭,屬於日式建築。基地面積約為363坪,建築面積約為75.62坪,總樓地板面積約為101.24坪。一般日式建築會依照基礎、地板、柱樑、牆體、屋架、屋頂、屋瓦等部分製作施工圖說。
梅庭
北投梅庭:歷史背景
台北北投梅庭,近新北投捷運站,位於北投一號公園內。曾為于右任夏季避暑居所,屋內展示諸多墨寶,鄰近溫泉池與博物館,為假日踏青好去處。整體建築採日式木構造,並有防空襲地下室RC建築,是當時跨時代建築代表。
西本願寺
台北西北願寺
台北西本願寺,位於台北西門町一號出口附近,由台北市政府策畫、許育鳴建築師主持古蹟、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工程,費時十六個月用心設計規劃,讓本堂、御廟所、鐘樓、庫裡、樹心會館重現風采,並獲得2014年都市景觀特別獎。
黃輝煌洋樓與得月樓
金門黃輝煌洋樓與得月樓
黃輝煌洋樓創建於1931年,一層洋樓(假樓)與得月樓創建於1932年。由許育鳴建築師主持修復及再利用工程,Discovery亦為此作了專題報導。得月樓是金門屈指可數的自建銃樓,也是金門過去最高的建築物。因得月樓下方設有地道,使當地流傳著人們繪聲繪影的地道傳說。
蔡氏昆仲古厝
金門蔡氏昆仲古厝
蔡氏昆仲古厝(前水頭63號),是前水頭地區相當特別的古厝,有別於其他人家直接建造洋樓,蔡氏昆仲古厝以傳統雙落大厝為主,加上護龍,護龍後方則是一棟番仔樓。許育鳴建築師於2003年委任修復,讓老厝重生,現為鳳毛麟趾民宿。
金門太武山軍人公墓
2002年,太武山軍人公墓啟用屆滿五十年,由許育鳴建築師負責進行「墓園公園化」之整建。軍人公墓的整建不僅僅在硬體整修,而是要重新為這個空間場域賦予新的可能,以留給後人更多思考空間,並展現出「國魂」與歷史意義。

寺院意象構思與規劃設計

弘一大師紀念學會
弘一法師紀念學會,為後覺者感佩大師智慧所設之組織,於1994年2月19日創立。 學會設址於羅斯福路二段,鄰近捷運古亭站,並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及講座、讀書會。 2014年,許育鳴建築師為學會進行裝修,並以弘一大師一生簡樸行儀為設計重點。
華藏樓:細部設計
月稱光明寺──華藏樓,於2021年開春新落成的寺院。整體設計採唐代風格,復興千年前學法氛圍。本篇收錄華藏樓設計背後的故事,包括建築呈現的色系、用料、空間營造、傳統建築語彙、唐式建築語彙上。
華藏樓:設計歷程
位於苗栗的月稱光明寺──華藏樓,為福智佛教團體新建成的寺院,集結來自各方善業力而成的建築。整體設計採唐代風格,規制、考究嚴謹,本篇收錄建築設計過程中的討論與修改方案,以及細節處的巧思。
華藏樓:寺院導覽
位於苗栗的月稱光明寺──華藏樓,為福智佛教團體新建成的寺院,集結來自各方善業力而成的建築。整體設計採唐代風格,在台灣乃至全球都十分少見,而且規制、考究嚴謹,重現唐代建築的宏偉氣勢,以及復興千年前古樸學佛氛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