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耕金門

黃輝煌洋樓與得月樓
金門縣金城鎮前水頭45號
黃輝煌洋樓創建於1931年,一層洋樓(假樓)與得月樓創建於1932年。得月樓是金門屈指可數的自建銃樓,也是金門過去最高的建築物。
於2003年指定為歷史建築。
2006年委任修復。
2019年指定為縣定古蹟。
圖片來源:金門縣政府

蔡氏昆仲古厝
金門縣金城鎮前水頭63號
創建於1926年,是前水頭聚落最早且中西融合的經典建築物,建築形式為雙落大厝加右護龍,護龍後落塔番仔樓。現為鳳毛麟趾民宿。
於2003年指定為歷史建築。
2003年委任修復。
圖片來源:鳳毛麟趾網站

蔡濟古厝
金門縣金城鎮前水頭29號
建於清乾隆年間,原為二落大厝加前二櫸,因年代久遠,後落及兩側廂房頹圮,便改建為一落四櫸頭加左護龍。
古厝地點位於黃氏大宗祠旁,為水頭黃氏相當早期的建物。建築使用花崗石磚牆底座及白灰牆打造,外牆的人字砌磚為一大特色。修復後現作為民宿使用。
於2003年指定為歷史建築。
2003年委任修復。
圖片來源:談古說金網站

黃氏酉堂別業
金門縣金城鎮前水頭55號
黃氏酉堂於1766年創建,前方有以彎曲小橋切割為兩邊的「日月池」,為金門地區唯一有庭園池塘造景的建築。
酉堂的得名來自「書通二酉」這句成語。整座建築物如前落屋簷下的壁畫,左側為頑童的代表人物紅孩兒,右側則為十年寒窗圖,藉此象徵有教無類、頑石點頭的用意。中庭水井呈正方形,象徵循規蹈矩,處處鼓勵人奮發向上。
於1988年指定為縣定古蹟。
1999年委任修復。
圖片來源:金門縣政府

瓊林聚落
金門縣金湖鎮瓊林
古厝為清蒼派下祖先所建築,實際興建人不詳,曾於民國初年因颱風,屋頂毀損而重修;1983年正身左側被宣傳彈打中而修復。
此棟古厝為一落二攑頭建築,又前方增建倉庫,建築正前方有偌大前庭,依屋身建材判斷,曾歷經多次重修,正身外牆部分有康熙時期工法殘蹟,內牆部分可見「官甄竹」之隔間墻。

非古蹟類建築
修復規劃與再利用

太武山軍人公墓
金門縣金湖鎮玉章路
太武山軍人公墓的整建,除了硬體設備的整修,更重要的是轉化整體空間所呈現出的內涵。建築師設定了三個設計主軸──國魂的突顯、墓園公園化與所傳達的歷史意義,並在不破壞歷史遺蹟的前提下,達到「提昇紀念尺度」、「轉換場域氛圍」及「設置解說設施」的目的。
原建於1953年
委任設計於2003年

高粱酒史館葉華成故居
金門縣金城鎮金門城51號
為金門高粱酒鼻祖──葉華成故居。金門高粱酒廠前身為九龍江酒廠,由胡璉將軍下令於1953年創設, 葉華成受命擔任技術課長,並在此期間參與酒廠草創、研發、釀酒工作。
金酒公司為感念葉華成的貢獻,取得葉華成故居使用權30年後,斥資整建為金門高粱酒史館。
於2009年整建完成。
圖片來源:金門縣政府

烈嶼將軍堡
金門縣烈嶼鄉后頭海岸
將軍堡為1958,蔣經國先生偕同王昇、柯遠芬二位將軍,至烈嶼慰勞與勉勵守軍,並與郝柏村少將會商的處所,為八二三砲戰期間為重要的碉堡,後於1980年整修,定名為「將軍堡」。
2012年,事務所進行規劃設計及監造作業。
圖片來源:烈嶼旅遊網

金門城古牆
金門縣
回復古城牆之規劃設計,資料佐證、同年代相仿案例蒐集比對,為必然工前任務。現況地形掌握、巨石、城牆面破口通道、馬道銜接現有步道(文台寶塔階梯)等,如何反映在施工中界面處理,如何既遵古老工法又得兼顧安全強度,為本工程重點事項。
於2008年整建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