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中菩薩寺參訪記事

2023年2月16日,許建築師與淨智建築組團隊,以及上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團隊,
前往半畝塘新竹竹北工作室、若山、菩薩寺及台中辦公室進行參訪。
 
為了回歸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順流互動關係,生態建築應運而生,
這也是半畝塘團隊多年來用心琢磨的課題。

透過親身體驗,體驗自身內在,經由感官覺察,而與外在環境產生連結,
我們看到建築的可能性,以及人確實可以選擇跳脫現代生活既有框架,
重新找回與大自然本有的親密連結。

台中大里菩薩寺

菩薩寺,小而美的一座寺院。
退縮騎樓及一半容積,讓「空」極大化,「有」極小化。
以池子和水瀑做物理調節溫度、阻絕臨馬路噪音。
古人智慧,「半池」分享大眾之理念。
入口有師父成佛導引的腳印,
與鄰地以實牆做阻隔,圍繞風景的有趣動線。

菩薩寺手繪

江建築師說,沒有可散步的建築太無趣,步移景異。
以空中廊道圍繞中庭大樹,預留出風、光的路徑。
時而有鳥棲息,形成憑欄的對話停留空間,
風中搖曳的樹形,使建築形成有機。
空中的梵鐘形成世間與出世間的巧妙隱喻,飄於靜水之上。
鐘聲撼動水波紋。

菩薩寺前院設水瀑、植樹;後院亦植樹,從二樓大殿佛龕後面開窗引光,可見後院大樹枝椏搖曳的光影,並讓室內光亮通透。

Vima House 維摩舍

維摩詰舍三樓露臺,波光粼粼的水倒影,映於清水模素牆。
「時間」與「空間」的交織呈現,是為第五度靈動的覺察。
靜坐的方室空間為日式塌塌米,輔以古作灰泥牆,是為維摩詰居士的隱喻映照。
透過刻意塑造的框景,搭配狹隘的路徑與飛石,有沉靜沉澱心靈的所緣。

車水馬龍在於外,中介綠意景觀隔其間。
沉靜的斗室尺寸,易於讓人沉靜。
塌塌米地坪,古式灰泥牆以及客家藍染牆,並有唐卡。
香案上有缽音療癒之具。

江建築師說,此空間讓人一坐下午而不知,
亦為其最喜愛的空間,也是吾等參訪者做結語收攝之處。
奢摩他──空、有之間。

Categories:

Tags:

Comments are closed